944 来回

刹那间,许问的心跳比之前更快,但下一刻,他就冷静了下来。

他似乎想起了许问问他的问题,开始对他解释起了黄杨巧究竟是什么。

跟许问的所知完全不一样——当然也跟万物归宗描述的没一点关系。

秦天连说,十八巧发源于战国时期,是最早的木工技艺之一,据传是鲁班亲传,但放到今天当然是没有证据的。

它是木工最本源、最初始的技巧,据他研究,其实并不是某个固定的人创造的,而是许多工匠智慧的结晶,一代代进行收集与整合。

十八巧完整出现,约在宋朝年间,由一个名叫“巧匠会”的工匠组织结集,私下流传。

但流传到明朝,十八巧就已经开始佚失,开始变得不再完整。

这一方面是因为历经了战乱,很多东西自然流失,另一方面跟工匠内部的思想也有关系。

十八巧是工匠基本功,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练。

正常工匠完全掌握其中一种,至少就要花上十年时间。

掌握一种之后,再学其他的相对会比较简单,但前后通常也要超过二十年。

那时候人的寿命才多久?

用二十年时间来磨基本功,怎么可能?

这二十年,不做活、不养家、不吃饭了?

最最关键的是,十八巧很强,但实用价值并不大。

打个比方来说,它能把一件作品做到十分,但通常到八分,就已经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珍品,普通人的需求更是连六分都不到,只需要满足基本的使用价值就行了。

把作品打磨到那种程度,真的有必要吗?

当然,在少部分工匠群体里,他们视十八巧为自己的骄傲,立志要用毕生之力,来做出十分的作品。

但这部分人毕竟太少了。

而从明朝到清朝,新旧技术更迭极快,各种高难度、高精度的作品都从不可想象到可轻易实现了。

配合这种更迭,从官方到民间的审美也日益趋向繁复化、精致化,十八巧这种化繁为简,大巧若拙的审美风格与技术要求越来越不受欢迎。

到清朝中期,十八巧就只剩下了五巧,剩下十三巧也不能说消失,可能在某些工匠传承里还留有只言片语,但完全搜集齐全变得更难。

据秦天连所知,至今也没人做到这样的事。

秦天连的信不长,但关于十八巧的来历却说得非常详细,很有点老师对徒弟上课时的感觉。

许问看着却有点失望。

不对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阅读: 青璃剑我可能拿了假系统穿成虐文里的炮灰女配东京降临之后开局:一个民国位面龙升云霄张恒开局:一个民国位面萌宝1加1:爸比超厉害洛溪顾篱落薄瑾修我家宿主又犯懒穿越后每天都在哄暴君无敌反套路系统仙侣情缘之蝶晓月在年代文中当猫首富之女是团宠崽崽久爱成疾团宠学霸小姑姑[穿书]求求你们别还钱我的夫君实在太妖孽了傅爷怀里的假千金真绝了从斗破开始垂钓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