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

袁世凯的长处是敢说、敢想、敢干、敢闯,这恰恰是张之洞的不足之处。因为后者一事当前,总是顾虑很多。袁世凯的短处是想事不够全面,顾此失彼,而能把某件事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想到,这又正是张之洞的优势。

或许,这就是优势互补。

重组后的军机处,没了翟鸿穖等处处和袁世凯唱反调的人。由袁世凯和张之洞主持的第二轮立宪改革,进展得很顺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比如,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

派汪大燮、达寿、于式枚,赴英、日、德国考察宪法。

任命溥伦、孙家鼎出任资政院总裁,筹划资政院建章建制。

责成各省督抚迅速筹建咨议局和各府州县议会,颁布宪法大纲和一系列变革法律。……<i></i>

这一系列的举措,意义重大。

一九零七年十月十九日,清廷下诏决定在各省设立咨议局,并在中.央筹建资政院。

一九零八年二十二日,清廷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员选举章程》。

随后,全国性选举议员的选举宣传工作在各地全面展开。

士绅、地方团体派出人马到各地讲演。告诉民众,议会是为民众说话办事的。选一个能表达自己的心愿,能够为大家说话办事,敢说话,有能力说话的议员,关乎到每个人切身利益。

清廷的立宪,虽然没取得最终的成果,但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并非是无足轻重。因为,国家的变革是渐变的,是通过不断量的积累而蜕变为质变。<i></i>

很多人看历史,只注重那些划时代的事件。但是,他们忘了,没有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改变的。

正如没有已经压在骆驼身上的那些草,最后一根稻草是不可能把骆驼压倒的。

清**设立资政院,是考虑到“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也就是说,目的在于培养锻炼议员的能力,为成立两院制的正式国会奠定基础,是一个过渡性的立法机构。

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地方议会的咨议局,议论本省应兴应革的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省政义务等。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i></i>

资政院、各省咨议局和各州县议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地方民主化进程在体制内合法开启,第一次在封建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

相关阅读: 白云生处有仙楼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天禄星今天又在水群斗破之风起青山关于我成为了半亡灵生物的这档事老师快来天命之人林天成王梦欣我有个大侠梦精灵之氪金训练家自古竹马套路深[娱乐圈]都市之穿梭万界叶子川林雨瑶贷命人超级特战兵王张峰胡欣婷同时攻略了顶流黑白月光重生之一世巨贾我在江湖偷个香赵洞庭颖儿_七零炮灰是个狠人吴东周美珠云汐激荡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