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梁山

垂杨夹城路,客思逐杨花。

这是唐人登大相国寺阁时所作的诗作。大相国寺乃京城第一名刹。可追溯到佛教盛行的北齐天保元年公元沥年,原名叫建国寺,后屡遭兵交。唐时有一高僧名叫慧云的,欲在此地建一寺名叫福慧寺。慧云禅师在掘地时,得一北齐时建寺的一块古碑,知是建国寺的遗址。遂改福慧寺为建国寺,并将此前在神龙二年公元旭年募铸的高一丈八尺弥勒像安奉寺中。

但因为建此寺时并没有得到官府的认可,恰逢唐睿宗时敕令拆毁不具名份的寺宇,将铜铁佛像转收入附近它寺,慧云禅师不得不停止修建。

传说丰,慧云禅师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至诚至礼,郑重祷告说:“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策悟群心,以保全寺院。”

大概是慧云禅师的赤诚之心感到了佛祖,佛像头上忽放金色之光。照耀天地,满城信从闻见,争向前往瞻礼,皆叹稀有。得此佛光祥瑞,当然会有人奏表闻于朝廷。当时睿宗李旦以旧封相王即皇帝。因为感梦,遂诏改为大相国寺,并御书碑额,作为他由相王即位的纪念。这就是大相国寺的由来。如果要追溯更久远的历史,大相国寺所在地原本是战国魏公子信陵君的游赏之地,信陵君生前恐怕没有想到这里会成为一座名刹,因为那时他不知佛为何物,更不会想到这里会成为三教九流聚会之一大场所。

寺内唐时的建筑大半曾在昭宗时毁于一场大火,如今因为汴梁屡为都城的原因,大相国寺又渐渐恢复了元气,重修的排云阁愈加雄伟,东西二塔雄恃左右,庙宇间长年飘散着香烟味。

当年慧云禅师所铸的丈八弥勒佛像仍然耸立在大雄宝殿之中,接受无数善男信女的礼拜。弥勒佛坦胸露怀,笑看人间,却毫无愧疚地接受着四方源源不断进供的香火钱。

世间纷乱,天下寺庙却日见繁盛,其一在于人们在激荡倒悬之中,总是寄希望于佛祖的保佑,所以施舍金银不在话下;其二在兵荒马乱之中。流民、亡命、逃兵往往自行剃度,出家为僧;其三,则在于佛寺占有良田,并不需交税,也总有著名的僧人受到朝廷的优待。

国家不幸,佛院兴。当人们还在用着含铁、铭的恶钱,大呼钱贵时。天下铜器皆变成了黄澄澄的佛像。

信佛的人,来此上香礼佛,以保估身家前途,不太信佛的人,来到此处,往往也随波逐流地烧上一柱香。但除此之外,更有无数文人墨客、应举士人,常常相约在大相国寺内聚会唱和,僧人德符在寺内灌顶院所绘的一松一拍壁画旁,士大夫竞相题咏,至今竟积有百余篇,令人叹为观止。就是那些来京城跑官的,也往往也通过此寺结交达官贵人。当中有人守官十余载,落得官财两空,不得不寄居寺中。无颜还乡。

秘书郎李昉穿过雄伟的大雄宝殿。从无数的香客与游人当中穿行而过,信步往禅院深处行去。

行不多远,但见眼前遍植桃李。满院芬芳。正是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令人心旷神怡,李昉眼前一亮。正所谓满园春色关不住,李昉正想吟几句诗,只听有人在不远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

相关阅读: 透视神庞风错爱冷情霍少唐蓁霍焱惊龙伏海惊龙伏海大燚庞风都市透视小神医沈冲秦如云妻来孕转:总裁轻一点秦静温乔舜辰惊龙伏海沈冲秦如云惹火孕妻,总裁别碰我秦静温乔舜辰战天龙帅钟良林婉月仁手邪妃倾世心百里绯月长孙无极这次我要做执刀人成名从电台开始剑主神荒剑主神荒叶玄沫隋青剑主神荒青鸾峰上绝色医妃:邪王的心尖宠凌婧上官洵剑主神荒神医狂妃凌婧百里绯月长孙无极我的1990